12/05亞洲區大賽決賽暨頒獎典禮.
2020年,全世界受到COVID-19疫情衝擊,無形的病毒丟下了震撼彈,向世界宣告:是時候該改變了。在短短幾個月間,我們每一個人戴起了口罩、拉開了社交距離、開啟了遠距的交流、限制了群聚的活動。疫情的大流行,深深影響了日常生活與工作,改變了地球生態,帶動了發展中的科技創新,我們開始用從來不曾有過的角度,看待所生活的這片土地。
今年總共收到52件作品報名,來自49間院校、172位團隊成員,學生背景來自台灣、香港、中國。經過五位初選評審多輪討論和投票,選出以下7組入圍團隊(排名不分先後)。
1. 「樂」活當下,「齡」距離 — 線上情感教育互動平台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線上情感教育互動平台,因應長者於疫情間引發之情緒與人際性互動問題而設計,以「情感教育課程」與「即時關懷陪伴」為特色,透過 LINE 官方帳號定時發送訊息,協助長者建立規律生活,同時與長者進行一對一互動,即時提供陪伴與支持,給予心靈上的慰藉與寄託。
2. AirHome|美國麻州藝術與設計學院
以居家活動為主的跨世代社交平台,提供且激勵用戶在家保持作息與社交,以包容性設計作為原則,瞭解各年齡層的痛點及需求,設計出鼓勵大家在家多活動、多社交的日常習慣。
3. 當我們曆(Live)在一起|台北醫學大學、台灣科技大學
高齡友善的實體電子月曆,克服與家中高齡長輩因疫情不能登門拜訪、抑或是分隔兩地無法直接相見的困難,分享家人每日的照片與行程;即使在異地也能曆(live)在一起。
4. 斜槓老人 GO|台北醫學大學、臺北科技大學
結合智慧裝置與 APP 的一款應用,讓使用者(高齡者)能在操作智慧裝置的過程中延緩肌少症與五十肩等高齡者常見問題。讓因為疫情減少外出活動的長輩在家中動起來並保有健康樂活的運動習慣。
5. 後疫情,新健康:智慧健促服務系統 |國立成功大學
一套智慧健促服務系統,主要包括「互動體感系統」、「智慧人本系統」、「醫療共照系統」。透過遠距與數位化,提供衰弱症高齡者於黃金治療期或健康促進期,精準給予最適化的復健方案,達到「客製化、遊戲化、智慧化」的三大目標。
6. CU兒童印章棉片|明志科技大學
目的在改善兒童對於打針的恐懼,透過故事性的疫苗注射流程,讓打針成為蓋印章般,引導兒童認知「力量印章」可以讓他們更健康。
7. 銀色大門老人送餐平台 — 打造整合全台老人送餐資源的 APP |嘉義大學、陽明大學
整合老人送餐的平台,透過資源串連,旨在改變目前各單位單打獨鬥的的現況,並創造更多老人送餐工作機會、促進老人送餐相關產業的成長,串連更多社會資源,從生理需求至心理需求,促進長輩的整體健康和諧。
8. Goden|輔仁大學、台灣藝術大學*
一款讓使用者在種植過程中得到心靈舒緩的種植APP,透過智慧化推薦植物、與園藝治療師諮商、追蹤並記錄心情、參觀他人花園等功能,讓使用者不僅能輕易地在家接觸綠意,體驗種植樂趣,幫助大家走出低落的防疫生活!
*因團員時間及發展因素考量,不繼續參賽。
12/05讓7組入圍團隊,和你分享7個助世界的精采解方!
▎議程
時 間 | 議 程 |
---|---|
08:00-08:30 | 報 到 |
08:30-08:40 | 開幕典禮及致詞 |
08:40-10:40 | 七組入圍團隊簡報 |
10:40-11:00 | 休息與自由交流/團隊海報展示 |
11:00-11:40 |
主題座談分享:「疫情激發的孫子力」 萬秀洗衣店 張瑞夫先生 |
11:40-12:30 | 頒獎典禮:公告優勝團隊/評審講評 |
12:30- | 自由交流 |
▎評審

余尚儒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理事長

楊振甫
5% Design Action
執行長

林大涵
貝殼放大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長

楊欣枬
台灣人壽
營運規劃整合處
副總經理

康仕仲
智齡科技
共同創辦人
2020-21 年史丹福長壽中心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主題:
疫後曙光,設計新世界.
After the Pandemic: Designing the Next Version of Our World.
2020年,全世界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的疫情衝擊,無形的病毒丟下了震撼彈,向世界宣告:是時候該改變了。在短短幾個月間,我們每一個人戴起了口罩、拉開了社交距離、開啟了遠距的交流、限制了群聚的活動。疫情的大流行,深深影響了日常生活與工作,改變了地球生態,帶動了發展中的科技創新,我們開始用從來不曾有過的角度,看待所生活的這片土地。究竟邁向新常態的世界會長什麼樣子?疫情期間的轉變與學習如何帶來更好的未來?
也因此,今年的競賽主題與疫情發展緊密連結-「疫後曙光,設計新世界」。在面對病毒和疫情肆虐的未知與無助,以及透過共同合作積極防疫的過程中,更多的新機會與生活的新想像漸漸誕生。防疫期間所開創的新模式是否能夠延續並回應日常生活的需求?生活習慣是否能產出新的產業機會?斷鍊的社會參與及互動信任是否能夠再次建立?
從 0-100 歲,從個人到家庭,從學校到整個社會,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我們,生活與行為都因疫情而改變。史丹福長壽中心在提出此命題時,亦分享了在此次競賽裡可以思考並設計的議題方向,包括:
▍若遠端教學與工作成為常態,如何在大家都在家工作與學習的情境下,重新建立社區中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如何讓任何年齡的人在任何地方都能保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
▍在有限的資源下,健康照護體系如何回應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當不同世代的人居住在不同地點,如何在跨世代之間建立起更好的溝通模式?
▍當大家都無法出門或去健身房時,如何在家也能夠維持健康與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
▍在此次疫情裡,人類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而降低對於自然環境的影響。我們如何從此次的經驗中學習,並將這些學習應用在未來的自然環境永續的相關議題中?
此次的亞洲區大賽,不限於上述提到的各面向挑戰,我們邀請你為疫情大流行之後的新世界設計更多創新的解決方案,可能是產品、服務或是計畫,並進一步思考這些解決方案如何影響在不同人生階段與狀態的人們,並創造更加永續、健康與快樂的生活。過去的世界回不去了,但全新的未來正在前方等待。此時此刻,我們都能貢獻一己之力,找到疫情後的曙光,We Can Help!
文章分享.
永續生活 — 從吃什麼開始
2020已經過了一半,COVID-19對人類的健康與大自然環境的影響人在持續延燒中。儘管如此,疫情也提供了許多人反思現今的生活模式;過去被漠視的議題再次被提起,像是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當COVID-19變成我的人生導師
當隻身在美求學的我,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時已是三月中。身邊許多同學一聽到學校改為線上教學,就毫不猶豫地訂下機票,趕緊回台,就怕美國疫情持續闊大...
「希望有一天當設計師提到高齡人士,可以不再用『他們』,而是用『我們』。」
— 專訪史丹福長壽中心行動部門主任Ken Smith (上)
學長姐告訴你 : 參加史丹福長壽中心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該注意什麼?
要如何從眾多的參賽團隊脫穎而出博得最終優勝殊榮?各階段的眉眉角角該如何充分掌握?筆者歸納了過往團隊的獲獎經驗談,整理如下。
我在結束時開啟-轉型、團結、享受其中
疫情對你來說是怎麼樣的存在呢? 是恐懼、慌亂,還是僅僅是生活上比起以前,需要更小心衛生,並多了一些不方便呢?
爬出井口-以新創團隊角度看待史丹福設計競賽全球決賽
身為2016年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優勝團隊之一 Linkage(參賽名稱為Cart Easy)[註1],我們對無緣入圍全球決賽感到困惑。為了使一切明朗,將挫折轉化為更好的前進動力,我們團隊決定參加銀享全球舉辦的矽谷參訪團,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