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生活 — 從吃什麼開始

疫情衝擊肉品產業,新蔬食主義成趨勢

2020-8-6

文|銀享全球實習生 楊芮涵

疫情讓你我檢視個人飲食,打造永續生活的可能

2020已經過了一半,COVID-19對人類的健康與大自然環境的影響人在持續延燒中。儘管如此,疫情也提供了許多人反思現今的生活模式;過去被漠視的議題再次被提起,像是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在短短幾個月,因為飛機停飛、交通運輸的減緩等造成整體碳排放量明顯減少。長期受霧霾所害的洛杉磯翹首可見白雲藍天,這讓許多關心自然環境的人重燃推倡永續生活的動力,也希望藉由這個機會讓我們修補自然環境與文明生活的橋樑,向地球更友善的環境邁進。

身為主修營養科學和熱愛健身運動的大學生,我一直十分注重環境與飲食的關係。原本就喜歡烹飪的我,因為疫情關係有了更多在家煮飯與暸解食材來源的機會;近年來,我選擇少吃肉,也曾經嘗試過素食,因為我意識到攝取大量肉品對身體與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次的疫情將肉品產業對環境的衝擊展露無遺,提醒人們是時候反思飲食習慣與環境的連結。

Image for post
自己準備的健康餐

如果牛隻為一個國家,牠們的溫室氣體總量會成為世界第三

許多人都以為石化工業是地球暖化的主要原因,殊不知,現行這種大規模且集中養殖的畜牧業其實更是地球暖化的主要元兇之一。畜牧業占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18%,比全球運輸業(鐵公路、輪船、飛機等)所產生的排放量還要多。

根據華盛頓時報2019年11月18日報導,牛胃裡的微生物在進行消化功能時會產生甲烷(溫室氣體之一),這些氣體再經由牛本身排放出來。換言之,如果牛隻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也無法得到緩解,將加劇地球暖化。

另外,畜牧業需要大量的土地資源。根據2018年的資料顯示,每年將近有1千2百萬公畝的森林 — 超過五個黃石國家公園的大小 — 淪為工業農業的用地。驚人的是,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空地皆變成畜牧業的飼料用地。其中,餵養牛隻的需求最大。相較於雞肉或豬肉,生產出來的牛肉裡,每公克的蛋白質需要雙倍的用地。如果與豆類比較(植物性蛋白質),牛肉所需的用地以20倍的數字居高不下。換言之,牛肉市場需要大量的資源與人力,儘管牛肉可提供優質的蛋白質,以現今的人口與自然環境來說,人們勢必改變飲食習慣,減少攝取肉類,才能改善糧食危機與往永續經營邁進。

肉品加工廠變成病毒的瘟床

吃的是肉卻不是肉,「人造肉」逐漸打開知名度與市場

既然知道傳統的畜牧和養殖方式對地球有這麼大的危害,業界這幾年開始積極研發「人造肉」,例如2019年掛牌上市的Beyond Meat公司,連比爾蓋茲都投資。公司創辦人Ethan Brown 變成素食者後,有時還是忍不住想吃「速食」漢堡,這讓他體認到:要許多人一下子完全不吃肉並不可能,但能不能讓更多人攝取植物性蛋白質並得到吃肉的滿足感,成了他創辦公司的靈感和努力的目標。

這樣的理念也得到千禧世代的迴響。根據「經濟學人」雜誌的報導, 約有1/4的美國青年表示自己遵循全素(vegan)或蛋奶素(vegetarian)的飲食。他們自發性選擇吃素,因為他們希望能為環境進一份心力。

而隨者環保意識與蔬食主義的興起,更多的素食餐廳如雨後春筍般地開幕也與人造肉素食肉(meat alternative/vegan meat)逐漸為市場接受有關。

在台灣,八方雲集也推出「新蔬食鍋貼」,內餡使用OmniPork新豬肉(主要原料為豌豆、非基改大豆、香菇和米)與高麗菜調製而成。由此可見素食主義的無限商機。

 

Image for post來自於一家全素食餐廳的餐點

從「食」開始,提倡新蔬食主義

Image for post

天貝料理 (photo source)

有夢最美 讓希望萌芽

Image for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