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生活 — 從吃什麼開始
2020已經過了一半,COVID-19對人類的健康與大自然環境的影響人在持續延燒中。儘管如此,疫情也提供了許多人反思現今的生活模式;過去被漠視的議題再次被提起,像是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2020已經過了一半,COVID-19對人類的健康與大自然環境的影響人在持續延燒中。儘管如此,疫情也提供了許多人反思現今的生活模式;過去被漠視的議題再次被提起,像是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當隻身在美求學的我,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時已是三月中。身邊許多同學一聽到學校改為線上教學,就毫不猶豫地訂下機票,趕緊回台,就怕美國疫情持續闊大...
疫情對你來說是怎麼樣的存在呢? 是恐懼、慌亂,還是僅僅是生活上比起以前,需要更小心衛生,並多了一些不方便呢?
史丹福設計競賽參賽關鍵能力!
— 2018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 亞洲區決賽活動紀實 文 | 銀享全球活動志工 陳思羽;編輯| 銀享全球 蔡欣潔 2018年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 亞洲區決賽現場 (照片由銀享全球提供) 來到2018年的今天,人口結構改變形成高齡社會,科技進步形成網路及自動化時代。無論現在的你幾歲,尊重與同理不同世代的特質、背景與能力,建構與設計跨世代合作的社會,是每一個人都正在面對的重要課題。今年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主題為:「貢獻不分年紀,混齡合作正夯 — 設計·跨代·影響力(Contributing at Every Age: Designing for Intergenerational Impact)」,破除年齡歧視(Ageism),透過設計,創造跨世代合作的影響力,是本次命題的關鍵。 銀享全球爭取成為美國史丹福長壽中心第一個海外合作單位,連續四年舉辦「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 (Design Challenge Asia)」,引導各域年輕學子關注高齡需求,進而設計創新方案,優化長壽生活。2018年度盛事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於11月02日進行決賽評選,本次共有51組海內外團體參賽,經過一連串初選程序後,最終計有8組團隊進入決賽,其中 1 隊為來自香港。 台北市產發局關注銀髮產業的創新,提供豐沛創業資源做後盾 (照片由銀享全球提供) 身為本屆共同主辦方的台北市產發局,副局長吳欣珮指出,台北市政府長期關注產業發展創新計劃,而邁入第四年的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目前已累積250多件提案,獲得多方關注,該活動引導青年學子對高齡社會和銀髮議題產生興趣,進而提出解決方案,屢創國際佳績。特別是今年主題設計,透過跨代合作,達到觀念分享、經驗傳承、資源互補,相信能激盪出令人非常激賞的火花!台北市作為不斷追求進步的城市,只有創新跟合作才能讓產業有出路、讓人民的生活品質得以提升,因此產發局成立一站式的創業服務辦公室,提供包含創業資源、資金和場域交流活動,為有意願創業之人才提供協助(詳情可見:創業台北)。更值得一提的是,台北市的老化議題日趨險峻,2020年台北市中高齡人口將達總人口的20%,希望藉此競賽催生更多新創設計,提供更多益於銀髮族的服務與產品。 [...]
文|康健雜誌 宛家禾 銀享全球於2015年正式成為史丹福長壽中心第一個海外合作單位,舉辦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目的在創造年輕世代和高齡議題的連結,並提供他們應用自己的創意和對科技的掌握,來回應長壽衍伸出來的新需求和機會。 為此,圍繞2018年4月17日舉辦的全球總決賽,組織「矽谷銀髮創新參訪團」,本文為團員宛家禾的心得分享,帶您回顧決賽現場,錯過此行的朋友快來讀讀矽谷的銀髮創新篇章吧! 2018年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的前三名優勝團隊。(銀享全球蔡欣潔攝)當頒獎者宣布這次美國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由維吉尼亞科技大學團隊奪得冠軍,台下一對老夫婦眼淚奪眶而出。他們是一名團隊成員的阿公阿嬤,這項設計將使愛騎單車的阿公不用因為上年紀,被迫離開他的鐵馬生活。 美國史丹福長壽中心4月17日舉行一年一度的銀髮設計競賽「Design Challenge」總決賽,以「一生之計在於健康習慣」為題,吸引全球18國、74個團隊共襄盛舉。 維吉尼亞科大以提升年長者騎車安全的智慧單車龍頭「Ride Rite」拔得頭籌,成功將1萬美元(約30萬台幣)冠軍獎金留在家鄉。印度古瓦哈提科技大學以人工智慧應用軟體「Gesturecise」奪得亞軍。地主城市的舊金山州立大學以園藝多功能手推車「Grow n’ Gather」名列第三。國內成功大學團隊以鼓勵長者出門的遛狗平台APP「Jowalk」入圍前八強。 這次高齡設計團隊分別來自美國、印度、英國、台灣,以及新加坡,每個團隊進行7分鐘介紹,並接受5分鐘答辯,來自產官學界的評審依據主題切合度、潛在影響力、原創性、可行性,以及商品化之後的可能價格五大面向,以1~10分進行評估。 儘管文化、膚色各異,前八強隊伍的銀髮設計在理念與科技創新上卻高度重疊,不約而同指向三大銀髮設計趨勢:協助長者繼續做喜歡的事情、鼓勵社會連結,以及人工智慧的運用。 趨勢1: 就算上了年紀,也要繼續做有興趣的事 得到首獎的維吉尼亞科大團隊一名成員,甫上台即表示他的阿公是鐵馬愛好者,但由於頸部不再靈活,不時轉頭查看來車,對阿公來說十分吃力,而記憶力衰退,又使長者容易迷路。因此,他們研發智慧單車龍頭「Ride Rite」,在把手上加裝偵測器感應左右來車,GPS導航系統與彩色液晶螢幕則提供單車所在地的區域地圖,讓長者可以按圖索驥前往目的地或返抵家門。螢幕上並有數字顯示騎單車的時間與距離長短。「我的爺爺愛騎單車,希望藉由這個設計,讓年長者能更安全地騎車上路,」他說。 Ride Rite(宛家禾攝) 騎單車可以提升平衡感、增加自主生活的自信,因此他們希望,原本有騎車習慣的中老年人不要為因為年齡而放棄。 第三名的園藝多工能手推車「Grow n’ Gather」同樣鼓勵長者繼續從事自己的嗜好。舊金山州立大學設計者安松莎菈(Seira Yasumatsu)表示,祖母在80歲時,仍然喜歡園藝,「祖母的花園是我學到家庭、文化連結與長壽秘訣的地方,」她說。 安松莎菈(Seira Yasumatsu)與她的作品 Grow n’ Gather(宛家禾攝)然而,在花園中從事植栽必須長時間蹲著,如果要休息必須再走回屋內,「我也曾經在地上撿到祖母忘在地上的花園工具。」 安松莎菈(Seira [...]
— 給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團隊的一封信 文 | 銀享全球創辦人暨執行長 蔡昕伶、共同創辦人 楊寧茵 亞洲區大賽優勝團隊與評審貴賓合影親愛的參賽團隊: 參與完決賽提案會,不知道你們是不是和我們一樣有著複雜的心情? 一方面很開心看到你們每一組精彩的表現,一方面不捨看到一些失落的神情 從準備申請書到28日的提案會,可以感受到你們在這過程中投注的心力 特別上星期初的預演後,你們每一組肯定都花了很多時間作相應的調整 真的很為你們決賽當天的表現感到驕傲!!! 決賽現場大合照就像所有的比賽一樣,結果總是有輸有贏,但我們想要告訴你們,在我們和許多人的眼裡,你們每一位都是優勝!都是冠軍! 我們真的很為你們的表現感到驕傲!不僅僅是當天在台上的那12分鐘,而是因為我們知道,為了這12分鐘,你們準備了多久,做了多少努力! 你們知道嗎? 在人氣獎的投票單上,參與觀眾留下很多感人的建議或鼓勵,(例如:創意很讚,符合很多老人家屬的需求;將有意義的復健動作趣味化!很清楚方向等) 祝福和感謝,不僅僅是給入圍的九隊,也給所有參賽團隊 特別為此活動來台的史丹福長壽中心行動部門主任Ken Smith ,一再強調並鼓勵此次亞洲區大賽的每一組都去投史丹福全球競賽。這裡再次提醒:全球競賽提案網站將於12/11(五) 截止收件。 決賽評審委員和貴賓。右起:銀享全球創辦人兼執行長蔡昕伶、台大土木系教授暨產學中心主任康仕仲(評審)、仁濟安老所所長陳維萍(評審)、香港尊賢會創辦人張瑞霖(評審)、活水社企投資開發總經理陳一強(評審)、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張宜君、行政院政務委員馮燕、全聯福利中心管理部協理林子文(評審)、美國史丹福長壽中心行動部門主任Ken Smith(評審)、主持人暨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楊寧茵。不是客套話,我們真心感謝各位用實際行動來支持亞洲區大賽,也為你們的精采表現喝采!最讓我們覺得驕傲和感動的是,你們透過實際行動所展現出來的勇氣:勇於探索未知的領域,用自己的想像力和行動力,嘗試為長輩提供一個解決方案或擘畫美麗的未來;勇於挑戰自己,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用自己不慣用的語言,努力去完成一個作品,而且不斷精益求精。期望大家都能繼續探索長者的需求並持續推動自己的作品。 我們也要謝謝當天的評審委員,你們專業及高水準的表現,給了團隊很多建議和未來努力的方向!再次謝謝評審委員們的支持與付出!也謝謝社家署的指導、全聯和全聯佩樺基金會的獨家贊助、活動志工的幫忙和辛勞,老師、同學及友好單位、合作夥伴在宣廣等各方面的支持,以及當天所有與會的貴賓和一路關注我們的朋友。 我們相信:因為有你,台灣的高齡未來會更加令人期待! 活動志工和來賓合照銀享全球團隊敬上 同場加映: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決賽團隊巡禮 同場加映:【新聞稿】Bath Chair, [...]
文 | 銀享全球 楊寧茵 銀享全球籌備多時的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的決賽,終於要在明天(28日)正式登場。 從決定舉辦亞洲區大賽開始,一路行來,不斷有人問我們:辦這樣的大賽,賺不了什麼錢,目的是為了什麼?也有人說:台灣的競賽還不夠多嗎?許多學生參加競賽是為了交作業,你們以為台灣有幾個像姚彥慈(編按:第一屆首獎得主)一樣勇敢創業的人? 所以,我們很認真地問自己:把這個競賽引進台灣,到底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結果?選幾個學生到美國史丹福參加全球競賽決賽,當然是很好的獎勵,但現在學生出國的機會難道還會少嗎? 2014年初相識,起心動念就在那一刻 2014年2月,銀享全球正式成立,因為協助台灣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不老騎士訪美進行騎蹟之旅而結識的兩位創辦人,意識到全球高齡化所造成的人口劇變問題迫在眉睫,台灣的情況更是相對嚴重;而台灣不老騎士成功訪美的點滴在心頭,他們勇於挑戰的精神觸動著我們,讓我們相信:長者和銀髮世代對台灣不是負擔,而是一個出口,我們一定要做什麼,也應該做些什麼。 但做什麼呢?該怎麼做? 當時人在矽谷的我,報名參加了4月在史丹福長壽中心舉辦的第一屆銀髮設計競賽(Design Challenge)決賽,目的是想認識這個全世界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是怎麼吸引年輕人來關注高齡議題,也想要藉此更進一步了解主辦單位:美國高齡研究重鎮 — 史丹福長壽中心和矽谷銀髮創新平台 — Aging 2.0。 第一屆首獎:台灣留學生姚彥慈專門設計給失智症者的餐具EATWELL 這次與會,影響深遠。最難得的收穫,當然是親眼見證了當年勇奪首獎的「台灣之光」姚彥慈精采的提案與得獎過程。看她以穩健的台風闡述設計EATWELL的心路歷程;聽她娓娓道來因為感懷外婆,而下定決心要設計一套專門給心智損傷者所使用的餐具;見證她的簡報和作品如何擄獲在場所有人的心,含淚和評審擁抱,勇奪大獎。 第一屆二獎:新加坡大學的智慧湯匙Taste+ 其實,當天令人驚艷的,不只姚彥慈。前三名的隊伍,都是亞裔面孔。第二名是來自新加坡大學的團隊,他們所設計的智慧湯匙Taste+,可以透過簡單的電流設計,強化長者吃東西的味覺感受,包括鹹味、酸味、苦味等,讓味覺退化的長者重拾吃飯的樂趣,進而維持營養均衡,促進身體健康。 第一屆三獎:哥本哈根設計學院的Memory Maps 第三名是來自丹麥哥本哈根設計學院的兩名女學生:畢業於台大資工系的林書漾和她來自印度的同學Ritika Mathu。他們共同設計的「Memory Maps」,利用互動設計和location-based科技,協助有早期失智症狀的人可以和家人一起走在熟悉的鄰里街道中尋覓並收藏共同回憶,包括照片和影音等型式,並可因此協助失智症患者對抗疾病。其中最感人的片段,就是影片中牽手和失智爺爺走在巷弄中的小男孩當走過熟悉的景點時,耳邊響起了曾經一起唱的歌,他對著已不太記得他的爺爺說:「也許你已不記得,但你不會被遺忘!」(”You may be forgetful, but you’re definitely not forgotten!”) [...]
專訪史丹福長壽中心行動部門Ken Smith (下) 文 | 銀享全球 楊寧茵 (情境圖片,英特爾研究實驗室。圖片來源:Intel Research Labs)2007年春天,當時在英特爾研究實驗室(Intel Research Labs)擔任營運經理的Ken Smith,思索良久,終於下了一個重要決定 — 他遞了辭呈。這個舉動,令他的老闆大為驚訝,因為從半導體產品經理轉戰研究實驗室營運經理的Ken,七年來的表現可圈可點,他協助英特爾開創了這個與知名大學進行深度產學合作的計畫。在他的努力下,英特爾和四所國際知名的工程名校 —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華盛頓州立大學、匹茲堡卡內基美隆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都設立聯合實驗室,進行開放性的創新研究計畫。 身為營運經理的Ken,協助建立了這個組織,手下管了130幾個人,常常需要出差旅行,但隨著組織增長、職位變高,他從工作上得到的樂趣和成就感卻沒有跟著增加,「因為當時組織裡有一百多個人,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做人事管理,越來越難有機會接觸到案例和實質的內容,這和我喜歡動手做事情的個性其實有點違背。」 所以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這個自己一手協助建立的計畫,也離開了自己的舒適圈 — 一個工作了十多年的環境,一個知名度和員工福利都名列前茅的矽谷績優公司英特爾。當時他還不知道,這段經歷將促成他職業生涯中一個重要的轉折。 史丹福長壽中心,美西高齡研究重鎮 長壽中心位在史丹福校園的中心位置。(楊寧茵攝)就在Ken離開英特爾的一年前,2006年4月,史丹福長壽中心(Stanford Center on Longevity)在史丹福大學成立了。這個因為校友捐款而成立的研究機構,從成立之初就因為其獨特的設置方式而成為焦點 — 當時幾乎所有高等院校所設立的高齡研究機構,都隸屬於某個系所之下,有的是機械系的延伸,有的是醫學院的分支,有的是心理系的一環,但沒有一個是直屬於學校本身卻不設在任何系所之下。史大長壽中心的實體地點雖然位在校園裡的核心位置,但中心名稱卻沒有冠上「大學」(University) ,就是要凸顯其無論研究方向和經費來源都不專屬於大學裡任一學院或學科的獨立地位,並希望能和各界,不管是老師、研究單位、產業界和政策制定者,都建立實質合作關係、共同進行研究計畫並展開持續性的對話,也希望藉此鼓勵校內更多跨部門和跨領域的整合型研究。 長壽中心主任Dr. Laura Carstensen「不到一世紀的時間,人類的平均餘命幾乎延長了一倍,但所有關於我們人生的描述還是由傳統的社會組織在書寫,他們的說法都還停留在我們只活了一半時間的那個年代… 現在,關於高齡社會,我們還在談『處理問題』(coping);其實我們應該談的,是『掌握機會』(opportunity)。」說這段話的,正是史丹福長壽中心的創始主任Laura Carstensen 博士,一位知名的心理學教授,也是美國高齡整合研究的先驅人物;副主任則是神經學專科醫師Thomsa Rando。這樣的設計再次確認了該中心希望採取一個不同於傳統高齡研究的作法 — 他們希望透過以結合不同研究領域的整合性作法,從文化的層面,針對「長壽」重新詮釋與定義。讓社會重新認識所謂的長壽和高齡者及他們的潛力,也希望透過更多創新的研究手段,翻轉社會對於老化和長壽的想像。其獨特的作法讓史丹福長壽中心設立不到幾年就聲譽鵲起,成為美國西部高齡研究的重鎮。 高齡研究要導入矽谷核心價值和業界能量,誰能擔任這個掌旗手? 在史丹福長壽中心成立兩年多時,因為地處美國創新中心矽谷,Laura不斷思索著:如果要完成長壽中心的創立目標,翻轉社會對高齡和老化的認識,一定要結合矽谷創新創業的核心價值和導入更多產業界的能量。但她本身是學者出身,副主任Thomas則是醫生出身,他們過往和產業界都沒有打過太多交道,要怎麼做呢? 這時候,在航太及半導體產業界有超過20 年經驗,又曾協助英特爾和數所大學合作建立研究實驗室計畫的Ken,因為兼具產業界和學術界經驗,成了獨一無二的優秀人選,「我得承認,在我到史丹福長壽中心任職之前,對於Aging,可說是一無所知,」Ken老實說。 [...]
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決賽典禮 即日起開放報名 文 | 銀享全球 楊寧茵 銀享全球籌備多時的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的決賽,終於要在11月28日正式登場。時間是上午9點開始,地點在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前瞻廳(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30號)。(點此搶先報名) Challenge Yourself 挑戰自我 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的英文名是Stanford Center on Longevity Design Challenge(也可直譯成「史丹福長壽中心設計挑戰」)。用「挑戰」這個字,其實更能精確傳達競賽的精神。負責這個項目的史丹福長壽中心行動部門主任Ken Smith,也會特別從美國飛來,擔任亞洲區決賽的評審,並發表專題演說。他從一開始就強調,辦這個競賽最重要的目的是吸引創意無限、善用科技的青年族群對高齡議題展開興趣,進而促成不同世代和背景間成員的互相交流與融合,為銀髮需求找到更多可能的出口與解決方案。 「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變成Sha Yao(姚彥慈)(編按:第一屆首獎得主),帶著作品創業,這也不是我們的本意。我們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發揮創意,協助改善或形塑未來的高齡生活。」 (同場加映:台灣女孩 揚威史丹福設計競賽) 所以高額獎金(美國決賽首獎10,000美元,二獎5,000美元,三獎2,000美元)只是誘因,真正的目的是提供青年學子一個想像的空間,一個挑戰未知的可能,「對年輕人來說,老化,其實是一個還挺遙遠,很難想像的過程。要讓他們去對於完全沒有親身體驗的問題加以理解並嘗試做出解決方案,這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很棒的教育過程,沒有一點想像力加上行動力,是做不出來的。再加上青年人的創意還沒有被傳統的想法制約住,所以令人有更多期待!」Ken Smith強調。 與其說,我們想要引進一個競賽,不如說,我們希望傳達一種態度,一種勇於挑戰自我的態度。 在舉辦亞洲區大賽,協助團隊準備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不同的團隊對於他們的作品和產出透露出不同的想法:有的確實想師法姚彥慈自己創業;也有的希望專注做設計,將作品進行技術轉移;也有的只是希望透過這個機會發聲,讓更多人關注他們所在意的議題;或有的,把這個當成挑戰自我的一個過程。無論是什麼,能鼓勵這些年輕人對於自己的作品與未來,不斷思考並進行選擇,老實說,就已經達到舉辦競賽的目的了。 引進這個競賽的另一個目的,則是希望藉此創造一個平台,一個匯聚能量的平台;一個讓不同世代、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產業,但同樣具有想像力和行動力的人,一起聚集討論、發想溝通、實踐理念的平台。 因為,面對世界人口高齡化的大未來,不只青年學子需要想像力和行動力,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 邀請黃金世代一起來,因為你們是翻轉台灣高齡社會的關鍵力量 誠摯邀請50歲以上的朋友來參加此次決賽典禮,被台灣媒體稱為「黃金世代」的你們,其實是最有資格也最有能力打造自己理想老年生活的一群。你們大部分都有提供照顧的經驗,對於長照、老化等議題有更深切的感受,也開始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和未來。但對於現況,總有些無力感;對於未來,忍不住有些擔憂。倒底,要存多少錢才夠?退休後,除了遊山玩水難道就不能再做些什麼?或者,如果我想退而不休,我能做什麼? 我們相信,身為「黃金世代」的你們,是翻轉台灣高齡社會的關鍵力量。你們多有豐富的經驗、有多年累積的人脈、有資源、有資金。我們邀請你挑戰自我,暫時不要想著保守(而無趣)的退休生活,而是想想自己還能為這個社會創造什麼價值。來聽聽年輕一代的想法,提供他們一些意見和資源,甚至成為他們的天使投資人,不妨把這個當成自己中年創業的機會,真正做到「自己的老年自己設計」。 [...]